李朝蘭在地裏摘豆角 挖地鬆土、種植蔬菜、岁老撿柴、人李自己做飯……天全縣新華鄉永安村8組106歲的朝兰李朝蘭老人,除了聽力不太好,长寿秘诀身體還很好。岁老 10月22日上午,人李記者見到李朝蘭時,朝兰她正蹲在距離自家房屋10米左右遠的长寿秘诀大路邊,左手拿鐮刀、岁老右手扯雜草,人李“婆婆,朝兰您老人家多大歲數,长寿秘诀怎麽不在家休息?岁老”麵對記者的詢問,她停下手上活後站了起來,人李笑眯眯地說,在家待著不自在,時間坐久了,站起來腿腳就痛,適當活動後身體才舒服。 李朝蘭指著不遠處的蔬菜地說,那是她的菜園地,自己種的菜不打藥,天然生長,好吃。 一人供五個子女 勞動已經成習慣 李朝蘭膝下有5個子女,大女兒楊誌蓮年近八旬,最小的兒子楊誌林也已63歲,五世同堂。 “現在的生活與往年相比,天差地別哦!”回憶人生經曆,李朝蘭有感而發。李朝蘭說,她40多歲時丈夫去世,當年最小的孩子出生僅110多天,她挑起供養5個子女的重擔。 為了多掙工分多分糧食,李朝蘭經常白天收工回家,把飯做給孩子吃後又出夜工,隻要能掙工分,再苦再累都要參加。因為家庭子女多、拖累大,仍然是缺吃少穿,生活過得艱苦,好在有娘家人幫助……勞動,成為李朝蘭至今不變的習慣,也練就了她的好身板。 “這些蔬菜都是我種的!”說起身體情況,李朝蘭告訴記者,因為勞動慣了,在家待著渾身不自在,而且坐時間久了,站起來腰酸背痛,甚至連走路都艱難,找點事情做,身體反而舒適。 李朝蘭家房屋前後有幾塊地,種滿豆角、白菜、蔥子等菜品。在擺談中,李朝蘭進屋拿起鋤頭,要到菜園為蔬菜鬆土、除草,擔心她走路、勞動時出現狀況,記者欲為她拿鋤頭,李朝蘭搖著手說:“放心,我走路穩當,拿鋤頭除草沒得問題。”說話間,李朝蘭來到房屋圍牆外一塊種滿蔬菜的地裏,開始鬆土、除草,鋤頭起落發出有節奏的嚓嚓聲,沒過一會兒功夫,就完成除草、土鬆的任務。返家途中,李朝蘭看到一塊種滿香蔥的地裏有雜草,她又蹲下身子,將草扯去。記者掂量了一下她所用鋤頭的重量,有2公斤左右。 鄰居王澤芬到李朝蘭家串門,她豎起拇指說:李朝蘭雖已年過百歲,可身體好,耍不住,愛勞動,不僅種了多塊菜園地,還每天去扯大路兩邊的雜草等,比許多年輕人都能幹。 聽到王澤芬誇讚,李朝蘭來到大門旁一堆幹柴前說,這堆幹柴就是她撿回來煮飯用的。 晚輩個個都孝順 老人天天都開心 李朝蘭熱情好客,她引領記者進家後,端上凳子請坐,她拿出幾個水果請記者吃。 李朝蘭五世同堂,最小的重孫差不多一歲了,孫輩們都有孝道,有幾個晚輩在成都買了房子,一直要她到成都生活,可她覺得還是家裏好,熟人多,還有地可以種蔬菜,自己種的蔬菜不打農藥,吃起放心。雖然她沒到成都,但晚輩們會經常回家看望,每次都要帶許多她喜歡吃的食物和營養品,晚輩們的孝順,讓她特別開心。 楊誌林說,在飲食方麵,他母親從80歲開始就不吃雞、鴨、魚、蛋了,最愛吃的是豬肉、水果和蔬菜,因為沒牙,她很少吃粗糧,每天自己動手做飯,輪換著用核桃、棗子、板栗、蘋果等煮飯吃,還把煮好的豬肉切碎後一並煮,煮一次吃一天。 在起居方麵,老人每天晚上大約7點休息,早上7點半起床,吃完早飯便外出做事,要麽種菜、要麽扯路邊雜草,要麽到處撿幹柴、要麽散步,一點都閑不住,她種的蔬菜吃不完,大多數送給鄉親,今年種出了幾十個冬瓜、南瓜也送人了。 在楊誌林看來,他母親的長壽秘訣,除自身體質好外,與平時愛好勞動、心寬和善、子孫孝順、生活好等因素分不開。 楊芳兵 本報記者 彭加權
李朝蘭在地裏摘豆角
挖地鬆土、種植蔬菜、岁老撿柴、人李自己做飯……天全縣新華鄉永安村8組106歲的朝兰李朝蘭老人,除了聽力不太好,长寿秘诀身體還很好。岁老
10月22日上午,人李記者見到李朝蘭時,朝兰她正蹲在距離自家房屋10米左右遠的长寿秘诀大路邊,左手拿鐮刀、岁老右手扯雜草,人李“婆婆,朝兰您老人家多大歲數,长寿秘诀怎麽不在家休息?岁老”麵對記者的詢問,她停下手上活後站了起來,人李笑眯眯地說,在家待著不自在,時間坐久了,站起來腿腳就痛,適當活動後身體才舒服。
李朝蘭指著不遠處的蔬菜地說,那是她的菜園地,自己種的菜不打藥,天然生長,好吃。
一人供五個子女
勞動已經成習慣
李朝蘭膝下有5個子女,大女兒楊誌蓮年近八旬,最小的兒子楊誌林也已63歲,五世同堂。
“現在的生活與往年相比,天差地別哦!”回憶人生經曆,李朝蘭有感而發。李朝蘭說,她40多歲時丈夫去世,當年最小的孩子出生僅110多天,她挑起供養5個子女的重擔。
為了多掙工分多分糧食,李朝蘭經常白天收工回家,把飯做給孩子吃後又出夜工,隻要能掙工分,再苦再累都要參加。因為家庭子女多、拖累大,仍然是缺吃少穿,生活過得艱苦,好在有娘家人幫助……勞動,成為李朝蘭至今不變的習慣,也練就了她的好身板。
“這些蔬菜都是我種的!”說起身體情況,李朝蘭告訴記者,因為勞動慣了,在家待著渾身不自在,而且坐時間久了,站起來腰酸背痛,甚至連走路都艱難,找點事情做,身體反而舒適。
李朝蘭家房屋前後有幾塊地,種滿豆角、白菜、蔥子等菜品。在擺談中,李朝蘭進屋拿起鋤頭,要到菜園為蔬菜鬆土、除草,擔心她走路、勞動時出現狀況,記者欲為她拿鋤頭,李朝蘭搖著手說:“放心,我走路穩當,拿鋤頭除草沒得問題。”說話間,李朝蘭來到房屋圍牆外一塊種滿蔬菜的地裏,開始鬆土、除草,鋤頭起落發出有節奏的嚓嚓聲,沒過一會兒功夫,就完成除草、土鬆的任務。返家途中,李朝蘭看到一塊種滿香蔥的地裏有雜草,她又蹲下身子,將草扯去。記者掂量了一下她所用鋤頭的重量,有2公斤左右。
鄰居王澤芬到李朝蘭家串門,她豎起拇指說:李朝蘭雖已年過百歲,可身體好,耍不住,愛勞動,不僅種了多塊菜園地,還每天去扯大路兩邊的雜草等,比許多年輕人都能幹。
聽到王澤芬誇讚,李朝蘭來到大門旁一堆幹柴前說,這堆幹柴就是她撿回來煮飯用的。
晚輩個個都孝順
老人天天都開心
李朝蘭熱情好客,她引領記者進家後,端上凳子請坐,她拿出幾個水果請記者吃。
李朝蘭五世同堂,最小的重孫差不多一歲了,孫輩們都有孝道,有幾個晚輩在成都買了房子,一直要她到成都生活,可她覺得還是家裏好,熟人多,還有地可以種蔬菜,自己種的蔬菜不打農藥,吃起放心。雖然她沒到成都,但晚輩們會經常回家看望,每次都要帶許多她喜歡吃的食物和營養品,晚輩們的孝順,讓她特別開心。
楊誌林說,在飲食方麵,他母親從80歲開始就不吃雞、鴨、魚、蛋了,最愛吃的是豬肉、水果和蔬菜,因為沒牙,她很少吃粗糧,每天自己動手做飯,輪換著用核桃、棗子、板栗、蘋果等煮飯吃,還把煮好的豬肉切碎後一並煮,煮一次吃一天。
在起居方麵,老人每天晚上大約7點休息,早上7點半起床,吃完早飯便外出做事,要麽種菜、要麽扯路邊雜草,要麽到處撿幹柴、要麽散步,一點都閑不住,她種的蔬菜吃不完,大多數送給鄉親,今年種出了幾十個冬瓜、南瓜也送人了。
在楊誌林看來,他母親的長壽秘訣,除自身體質好外,與平時愛好勞動、心寬和善、子孫孝順、生活好等因素分不開。
楊芳兵
本報記者 彭加權
三一江山SE588:電池質保“隻換不修”,六大亮點領航高效運輸!
不愧是死神!杜蘭特末節11分率隊大翻盤
大橋6次30+超前三賽季之和 三球躺贏興奮發推
“創投之王”沈南鵬:如何打造一家偉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