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司法保障 护航绿美雅安

时间:2025-04-20 22:30:54来源: 分类:焦點

  今年6月5日,雅安中院在漢源湖上舉辦增殖放流活動

  生態是司法雅安的一張名片,我市曆來重視生態環境的保障保護。

  2017年7月28日,护航省法院、绿美省檢察院聯合下發了《關於在宜賓、雅安樂山、强化雅安三市開展對部分重大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提級管轄試點工作的司法意見》,對情節嚴重的保障9類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實行提級管轄審理,旨在進一步統一案件司法尺度,护航加大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的绿美打擊力度。

  雅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首批三個試點法院之一,雅安在全省率先開展重大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提級管轄試點工作,强化審理了全省首例提級管轄案件。司法提級管轄製度在規範打擊標準和範圍、保障引導社會認知、保障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等方麵的積極作用正不斷顯現。

  提要:

  “漢源湖非法電魚案”,是雅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雅安中院)開展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提級管轄試點和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環境資源司法實踐基地”以來,審理的一起具有重要典型示範意義和普法警示教育意義的環境資源刑事附帶民事案件。該案還入選全省“十大環境資源典型案例”和全省服務大局八大案例之一。

  該案是發生在長江上遊水域的一起破壞水域生態環境的重大案件。案件中,五名被告人在重點江河流域(漢源湖)的禁漁期采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電魚方法非法捕撈魚類,不但直接造成了野生魚類大麵積死亡,而且造成對漁業資源的嚴重破壞,嚴重破壞水產資源和水域生態資源環境。

  本案是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人除了要承擔刑事責任還要承擔民事責任。在審理過程中,法官以生態環境修複為著眼點,確保受損生態環境盡快得到專業修複,依法判決由雷某等五名被告人連帶賠償生態環境修複費9.75萬元,用於對漢源湖受損生態環境的修複。該案的審理彰顯了我市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落實修複性司法理念、切實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信心。

  從嚴打擊環境資源犯罪

  公益訴訟護航綠美雅安

  2017年10月,一段時長為53秒的非法電魚視頻在網絡上流傳。視頻顯示,幾名男女乘坐一艘鐵質船在一湖上瘋狂電魚,一大片白花花的魚被電擊浮出水麵,幾人隨即用網捕撈。而在船內,還放置有不少電擊捕獲的魚。

  根據視頻線索,相關部門調查發現該事件發生於漢源湖石棉縣宰羊鄉。據調查,丁某邀請黃某、彭某等三人去老家玩耍,並電話通知了同學雷某。案發當天,在漢源湖上,丁某駕船,雷某用自帶的電魚設備電魚,黃某、彭某、何某負責撈魚。隨後彭某等人拍攝視頻並上傳微信朋友圈,該事件被曝光。

  據統計,五人共非法電擊野生河魚翹嘴紅鮊650公斤以上。其中,船體內有電擊捕獲的翹嘴紅鮊250公斤以上,船體外電擊漂浮於水麵上損失的漁獲物有400公斤。

  經調查,五人采用電魚的方式進行捕魚的行為對漢源湖水域生態環境具有破壞性,使漢源湖水生食物鏈遭受破壞,危害生態安全,汙染水環境。

  根據四川省水產學校出庭專家意見及本案其他在案證據,法院依法認定本案五名被告人電擊捕魚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不低於3.9萬元、間接經濟損失不低於5.85萬元;五名被告人的行為還造成其他無法用經濟指標衡量的間接生態損害。

  該案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刑事部分,法院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分別判處五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及罰金。但刑事責任的承擔並不能免除其環境侵權責任,環境受損的事實依然存在。為使漢源湖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複,在公益訴訟的審理中,法院以生態環境修複為著眼點進行審判。

  最終,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雷某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被告人丁某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黃某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被告人彭某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罰金三萬元;被告人何某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罰金三萬元;對犯罪工具特功能高效逆變器、微電腦脈衝釋放儀、蓄電池、發動機、漁具予以沒收。

  對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部分判決如下:被告人雷某、丁某、黃某、彭某、何某於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連帶賠償生態環境修複費用9.75萬元,該款用於修複五名被告人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

  加強環境資源司法保護

  推動雅安綠色發展振興

  五名被告人在重點江河流域的禁漁期采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電魚方法非法捕撈魚類,不但直接造成了野生魚類的大麵積死亡,而且嚴重破壞漁業資源、水產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

  為使漢源湖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複,在公益訴訟的審理中,法院以生態環境修複為著眼點,依法判決由雷某、丁某等五名被告人連帶賠償生態環境修複費9.75萬元,用於對漢源湖受損生態環境的修複。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戰略,保護生態環境需要每一個人踐行,每一個公民都應自覺遵法、守法,共同建設綠色生態家園。

  在該案審理中,雅安中院以案說法,將庭審現場作為最直接的法治教育課堂,提升公眾環保意識,邀請省、市代表委員等12人旁聽庭審,首次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現場直播,庭審中在線點擊率達13萬餘次。同時,邀請人民法院報、中國法院網、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四川日報、雅安日報等眾多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四川電視台、封麵新聞、雅安電視台製作視頻節目,起到了良好的法治引領和宣傳教育效果。

  “漢源湖非法電魚案”是破壞長江上遊水域生態環境的重大案件。案件的審理體現了我市推進環境司法專業化、從嚴從重打擊環境資源犯罪、加強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的決心,體現了人民法院“汙染擔責、損害賠償”的環境司法理念,並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人人知法、守法、敬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近年來,雅安兩級法院聚焦環境資源保護,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違法犯罪;積極探索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的雅安模式、雅安經驗,打造以“司法保護實踐基地”為核心,“環境旅遊法庭”+“集中補栽補種示範點”+“生態修複放流點”的“一帶三”模式;建成以雅安中院為中心,6縣2區司法實踐基地為支撐的“一個中心、八個分支”環境資源司法實踐基地體係;全力推進環資審判專業化、專門化,組建環資審判團隊9個,積極探索環資審判的改革創新,率先實施環資案件修複性司法,建立全省首個補植複綠警示教育基地,建成全省首個長江中上遊生物多樣性跨區域司法保護實踐基地,發出全省首份“補植補種令”,為推動綠色發展振興,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市提供更加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2017年11月,雅安中院被授予“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實踐基地”,取得全省唯一的“金字招牌”。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李曉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