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将至 消费市场“爸”气不足

时间:2025-04-20 22:23:32来源: 分类:新聞中心

  每年6月的爸第三個星期天,是父亲费市父親節,顧名思義,至消是场气感恩父親的節日。

  父親節與5月第二個星期天的不足“母親節”遙遙呼應,寓意著父愛的爸熱烈和母愛的溫暖。不過,父亲费市與母親節前後各類促銷活動競相開展的至消火熱氣氛相比,父親節前後,场气我市消費市場顯然冷清得多。不足

  市民“低調”

  愛你在心口難開

  “父親節的爸時候,你會怎樣向爸爸表達愛和感謝呢?父亲费市”

  同樣一個問題,記者在街頭采訪市民時,至消卻聽到了許多不同的场气答案——“我們家不過父親節的。”“我會給爸爸打個電話,不足祝他節日快樂吧。” “準備一家人一起,到外麵吃頓飯,休閑一下。”隨機采訪的10多位市民中,隻有其中兩位表示,會用禮物向爸爸表達心意。

  母親節時,市民代瑤為媽媽買了鮮花和玉手鐲作為禮物,可父親節將至,該送什麽禮物給爸爸,讓她很犯愁,“說實話,我都不知道我爸爸喜歡什麽。”代瑤說,節日正逢周末,她會帶爸爸逛一次街,“反正讓他自己挑,選好了,我來買單。”

  市民付誌強則表示,平時在生活起居上的照顧很重要,節日期間給老人買個小禮物,不論價錢高低,讓他有“驚喜”的感覺,也是另一種孝心的體現。不過,付誌強也坦言,要對爸爸說出“愛”字,實在有些不好意思,“從來沒說過,感覺太怪了。但我可以讓兒子去當傳聲筒,‘爺爺,今天是父親節,爸爸說他很愛你,我也很愛你’之類。”

  和子女們的“低調”一樣,父親們對自己的節日並不“上心”。

  市民楊軍渝今年57歲了,有兩個女兒。他告訴記者,平時女兒很孝順,每個月都會給老兩口生活費,過年過節還會帶上很多禮物來看望,卻常常被他“抱怨”,“年輕人掙錢不容易,又不曉得節約,買的東西都太貴了。我們用不上那麽貴的東西,也替她們心疼錢。”

  至於父親節的安排,楊軍渝說,“過啥子節哦,我不需要她們買禮物,多打電話、多回家,就對了。”

  商家“淡定”

  促銷力度很“溫柔”

  “上個月過母親節的時候,滿大街都是孝心、親情相關的廣告,商家都變著法子刺激大家消費,但是你看現在,基本沒有過節的氣氛。”采訪中,一位市民這樣說。

  記者走訪市區街頭各商場、店鋪發現,雖然有部分商家正將父親節作為廣告噱頭,以“滿額返現”的方式進行促銷活動,但規模都不大;放眼望去,大多數商家仍將端午、暑假、歐洲杯、高溫季等作為宣傳重點,對商品進行宣傳推廣。

  在市區西大街一家男士服裝店內,記者看到,店裏掛滿的仍是“換季促銷”、“新貨上市”的廣告。店員告訴記者,根據往年的經驗,父親節前後,商品的銷量不會有明顯的增加,“換新廣告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廣告帶不來銷量,當然就能省則省了。”

  在記者的詢問下,店員大致分析了父親節消費遇冷的原因,“我們店裏的服裝,主要是麵向35-45歲的男士銷售的。這個年齡段的男士,雖然也是父親,但娃娃年齡還小,基本上是沒有經濟基礎給父親買禮物的。”店員坦白地說。

  和實體店一樣,原本“有節日要促銷,沒有節日創造節日也要促銷”的電商網站也正麵臨著“集體失聲”的尷尬。

  14日,記者打開各大電商網站瀏覽發現,除了部分網店賣家將“父親節”設置為搜索關鍵字外,相關的廣告、宣傳語、頁麵設計通通不見蹤跡。

  “親,最近我們店裏正在做的是年中大促的活動,沒有專門針對父親節的活動,不過你選中喜歡的商品後,也會享受到很低的優惠價格哦。”一位賣家這樣對記者說。

  記者手記

  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傳統家庭觀裏,“嚴父慈母”,是對爸爸媽媽角色的普遍定位。也正因為如此,比起媽媽,子女與爸爸的情感交流通常更少,更含蓄。

  可是,當媽媽含辛茹苦地承擔著照顧兒女的任務時,爸爸何嚐不是努力扮演著上天賦予他的“負重”角色?在他們嚴肅的表情後,何嚐不是隱藏著對子女

  深沉的愛?

  也許,看似堅強的爸爸更需要子女的關愛和慰藉。也許,看似灑脫地表示“過啥子節哦”的爸爸,在收到子女的禮物和愛意後,會更覺感動,更覺溫暖。

  這就是節日的啟示,不是讓我們用形而上的儀式代替平日的貼心,隻是為靦腆的我們,提供一個更能大膽說愛的契機。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