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獲2010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上個月底召開的雅安玉米研究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和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技术际先进水科研項目“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獲得了2010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此次共評選出241項科技進步獎勵項目,达国分布在機械加工、雅安玉米研究建築、技术际先进水交通、达国電子信息、雅安玉米研究醫藥、技术际先进水化工、达国農業、雅安玉米研究食品等各行各業,技术际先进水其中一等獎有29項,达国在種植業上隻有玉米和水稻獲獎。雅安玉米研究 如果不是技术际先进水此次獲獎,大多數雅安人可能還不知道,达国由雅安科研人員育成的玉米優良雜交種已經遍種在了全國所有玉米產區,甚至走出了國門。在雅安當地,超過三分之一的農戶栽種的玉米用的是以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為核心育成的雜交種,這些雜交種每畝能增產50公斤左右,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日,記者采訪了“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高級農藝師梁燕,聽他講述研究背後的故事。 一項創新性研究 豐富我國玉米育種的種質資源 前段時間,梁燕才從海南回到雅安。作為一名從事玉米研究的高級農藝師,一年中超過四分之三的時間梁燕都不在雅安,他是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設立在河南鄭州育種試驗站的負責人,每年6月初準備播種“夏玉米”時,梁燕就要趕過去,然後一呆就是五個多月,直到11月玉米收獲後,才結束在鄭州的工作。此時,他又將奔赴海南,利用當地陽光仍然充足的氣候條件,種植第二季玉米,直到次年三月中旬才回雅安。 這就是梁燕一年的工作時間表,不出意外,他一年難得回家幾次。 在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辦公室,談及此次“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研究項目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梁燕開心地笑了,他說:“20年的實踐證明,我們的育種思路是新穎、可行的,設計的育種技術路線是正確、有效的。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20年來的所有辛苦都值了!” 1989年春天,該項目研究正式在雅安啟動。五年後,這個研究團隊中有了梁燕的名字。對於該項目研究的前前後後,梁燕非常清楚。 梁燕介紹,該項目針對我國玉米種質遺傳基礎較為狹窄的實際和四川特殊生態對玉米品種多樣性和廣適性的迫切要求,創新性地用溫帶自交係與熱帶自交係雜交,選育溫-熱帶種質自交係和雜交種。 而這,就是“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研究的背景。到了1994年,幾經努力,終於育成性狀穩定一致、符合預期目標的優良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 梁燕說,溫-熱帶種質自交係的選育和應用,國內尚未見報道,這項研究有多個創新點。它兼有溫帶和熱帶種質優點,豐富了玉米育種的種質資源,自交係選育方法有創新,創立了青貯玉米育種的新模式。 事實上,選育和運用是一個長期過程,從1994年以來,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作為親本,育成了通過國家和省級品種審定的優良粒用玉米雜交種7個和優良青貯玉米雜交種3個。 選育與運用 到全國各地建育種試驗站 梁燕說:“我們雖然在雅安,但我們的眼界是很寬廣的。”因此,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將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的選育和運用擴大到了全國。 2000年,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率先瞄準北方的玉米種植片區,當年就在北京設立了一個育種試驗站。然後,在積累了一定的人才和資金後,2005年在遼寧鐵嶺建立了育種試驗站,而後,河南的鄭州育種試驗站、雲南的西雙版納育種試驗站相繼建立,由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建立的試驗站在全國鋪開。 梁燕是鄭州育種試驗站的負責人。從2005年開始,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玉米打交道,從備播到收獲,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詳細記錄玉米成長的每一個環節。讓人難以想像的是,試驗站的生活非常艱苦,沒有辦公室,他們住的是當地農民的農房,沒有專門的田地搞試驗,就租農民的土地。 梁燕說:“我們也曾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但是資金有限,隻能租用農民的土地來搞試驗,再加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郊區的土地時常被征用,我們又不得不選擇在離市區越來越遠的村莊租用土地來做試驗。”從2005年到現在,鄭州育種試驗站就搬遷了兩次。現在的試驗地,梁燕要坐一個小時的農村客運車才能到鄭州市區。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梁燕和他的同伴們完成了“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 為了踐行“走出去”戰略,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於2009年在印度建立了一個育種試驗站,瞄準東南亞市場。 幾經耕耘 “雅玉”走天下 從2001年至2009年,以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作為親本,育成的10個雜交種,如“雅玉8號”、“雅玉10號”、“雅玉12號”等,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累積推廣了1363.5萬畝,新增玉米5.87億公斤,新增純收益11.1億元。 目前,該成果的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加了玉米產量。僅在四川,從2001年到2008年就累計推廣了780.7萬畝,累計新增產量3.34億公斤,新增產值5.84億元,減少了四川從北方調進玉米的數量,減輕運輸壓力,節約能源。同時,為穩糧增收,調整種植結構創造了條件,為農民增收,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梁燕介紹,這10個雜交種已經遍布了全國所有的玉米產區,甚至推廣到國外,如緬甸。如果加上2010年的數據,累計推廣的麵積有將近1500萬畝。在雅安,就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農戶使用這些雜交種,每畝能幫助農民增收50公斤左右,經濟效益顯著。 當前,盡管“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研究的步伐不會停止。梁燕說:“研究需要很大的耐心,要沉得下去,還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成就。” 今年6月初,梁燕又要奔赴鄭州,這段時間他已開始準備今年要帶去鄭州播種的玉米種子,開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研究工作。 記者夏平容
“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獲2010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上個月底召開的雅安玉米研究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和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技术际先进水科研項目“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獲得了2010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此次共評選出241項科技進步獎勵項目,达国分布在機械加工、雅安玉米研究建築、技术际先进水交通、达国電子信息、雅安玉米研究醫藥、技术际先进水化工、达国農業、雅安玉米研究食品等各行各業,技术际先进水其中一等獎有29項,达国在種植業上隻有玉米和水稻獲獎。雅安玉米研究 如果不是技术际先进水此次獲獎,大多數雅安人可能還不知道,达国由雅安科研人員育成的玉米優良雜交種已經遍種在了全國所有玉米產區,甚至走出了國門。在雅安當地,超過三分之一的農戶栽種的玉米用的是以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為核心育成的雜交種,這些雜交種每畝能增產50公斤左右,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日,記者采訪了“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高級農藝師梁燕,聽他講述研究背後的故事。 一項創新性研究 豐富我國玉米育種的種質資源 前段時間,梁燕才從海南回到雅安。作為一名從事玉米研究的高級農藝師,一年中超過四分之三的時間梁燕都不在雅安,他是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設立在河南鄭州育種試驗站的負責人,每年6月初準備播種“夏玉米”時,梁燕就要趕過去,然後一呆就是五個多月,直到11月玉米收獲後,才結束在鄭州的工作。此時,他又將奔赴海南,利用當地陽光仍然充足的氣候條件,種植第二季玉米,直到次年三月中旬才回雅安。 這就是梁燕一年的工作時間表,不出意外,他一年難得回家幾次。 在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辦公室,談及此次“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研究項目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梁燕開心地笑了,他說:“20年的實踐證明,我們的育種思路是新穎、可行的,設計的育種技術路線是正確、有效的。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20年來的所有辛苦都值了!” 1989年春天,該項目研究正式在雅安啟動。五年後,這個研究團隊中有了梁燕的名字。對於該項目研究的前前後後,梁燕非常清楚。 梁燕介紹,該項目針對我國玉米種質遺傳基礎較為狹窄的實際和四川特殊生態對玉米品種多樣性和廣適性的迫切要求,創新性地用溫帶自交係與熱帶自交係雜交,選育溫-熱帶種質自交係和雜交種。 而這,就是“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研究的背景。到了1994年,幾經努力,終於育成性狀穩定一致、符合預期目標的優良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 梁燕說,溫-熱帶種質自交係的選育和應用,國內尚未見報道,這項研究有多個創新點。它兼有溫帶和熱帶種質優點,豐富了玉米育種的種質資源,自交係選育方法有創新,創立了青貯玉米育種的新模式。 事實上,選育和運用是一個長期過程,從1994年以來,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作為親本,育成了通過國家和省級品種審定的優良粒用玉米雜交種7個和優良青貯玉米雜交種3個。 選育與運用 到全國各地建育種試驗站 梁燕說:“我們雖然在雅安,但我們的眼界是很寬廣的。”因此,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將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的選育和運用擴大到了全國。 2000年,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率先瞄準北方的玉米種植片區,當年就在北京設立了一個育種試驗站。然後,在積累了一定的人才和資金後,2005年在遼寧鐵嶺建立了育種試驗站,而後,河南的鄭州育種試驗站、雲南的西雙版納育種試驗站相繼建立,由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建立的試驗站在全國鋪開。 梁燕是鄭州育種試驗站的負責人。從2005年開始,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玉米打交道,從備播到收獲,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詳細記錄玉米成長的每一個環節。讓人難以想像的是,試驗站的生活非常艱苦,沒有辦公室,他們住的是當地農民的農房,沒有專門的田地搞試驗,就租農民的土地。 梁燕說:“我們也曾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但是資金有限,隻能租用農民的土地來搞試驗,再加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郊區的土地時常被征用,我們又不得不選擇在離市區越來越遠的村莊租用土地來做試驗。”從2005年到現在,鄭州育種試驗站就搬遷了兩次。現在的試驗地,梁燕要坐一個小時的農村客運車才能到鄭州市區。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梁燕和他的同伴們完成了“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 為了踐行“走出去”戰略,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於2009年在印度建立了一個育種試驗站,瞄準東南亞市場。 幾經耕耘 “雅玉”走天下 從2001年至2009年,以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作為親本,育成的10個雜交種,如“雅玉8號”、“雅玉10號”、“雅玉12號”等,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累積推廣了1363.5萬畝,新增玉米5.87億公斤,新增純收益11.1億元。 目前,該成果的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加了玉米產量。僅在四川,從2001年到2008年就累計推廣了780.7萬畝,累計新增產量3.34億公斤,新增產值5.84億元,減少了四川從北方調進玉米的數量,減輕運輸壓力,節約能源。同時,為穩糧增收,調整種植結構創造了條件,為農民增收,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梁燕介紹,這10個雜交種已經遍布了全國所有的玉米產區,甚至推廣到國外,如緬甸。如果加上2010年的數據,累計推廣的麵積有將近1500萬畝。在雅安,就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農戶使用這些雜交種,每畝能幫助農民增收50公斤左右,經濟效益顯著。 當前,盡管“溫-熱帶種質玉米自交係YA3237和YA3729選育與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研究的步伐不會停止。梁燕說:“研究需要很大的耐心,要沉得下去,還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成就。” 今年6月初,梁燕又要奔赴鄭州,這段時間他已開始準備今年要帶去鄭州播種的玉米種子,開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研究工作。 記者夏平容
投資13.8億元 全麵提升國省幹道公路通行水平
漢陰縣開展2024年開學季文化市場安全專項檢查工作
國道318線多營大深溪段今日起開始交通管製
漢陰縣市場監管局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檢查 護航春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