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組長任大元正在幫忙搬家 隨著7月20日前所有災後重建項目全麵開工的齐心時間節點臨近,北外環線工程搬遷工作也進入尾聲。协力希望據雨城區北外環線工程拆遷辦提供的忙过信息顯示,截至6月16日,渡安該項工程所涉及的置新1301戶搬遷戶,已超過90%簽訂搬遷協議。齐心 協議的协力希望簽訂意味搬遷戶要搬家進入過渡安置階段。17日8時,忙过姚橋新區土橋村大岩組的渡安劉月江家,十多位村民忙著幫他搬家。置新 鄰裏相幫 早日搬家為重建 即將搬離的齐心家一樓一底,兩百多平方米,协力希望是忙过劉月江夫婦在毫無積蓄的情況下,靠收購牛皮做小生意修建而成的渡安。他苦心經營多年,置新還有一個40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 “大家先把底樓雜物間的雜木料搬到車上,再搬其他的。東西有點多,今天辛苦大家了。”劉月江簡單安排搬家計劃後,村民們分頭協作,一部分爬上小貨車的車廂,一部分前往雜物間進行清理搬運。不到1個小時,小貨車就裝得滿滿當當。 從4月中旬該村搬遷工作正式啟動,工作組前來協商搬遷事宜,到5月29日雙方完成所有手續審核,成功簽訂搬遷協議,再到6月初找到過渡安置房,準備開始搬家,劉月江對其間的過程,保持著清晰的記憶。在他看來,此次搬家的意義不同往常,不僅是自己和家人能有更加漂亮舒適的安居環境,更是為了民生,為了幸福美麗雅安的重建與發展。 正是這樣的想法,讓劉月江在搬遷協議簽訂前就開始對搬家進行準備,不僅提前聯係收購對象,確定了養豬場100多頭商品豬的出路,更在多方聯係後租到了過渡安置房。 劉月江是該村的唯一一個養豬大戶,僅靠這一項,他和家人每年就有約10萬元的毛收入。“雖然以後養豬不再方便,但隻要是有心人,路修好後肯定還有很多致富途徑。”劉月江說,拿到的補償款他一分錢都不會亂用,會用於今後的發展。 當晚7時許,在村民的幫助下,劉月江順利搬完家。 齊心協力 為重建出一份力 “劉哥,我們兩家的娃兒明天要去綿陽考試,知道你忙不過來,明天早上我來接她們,一起送過去。”聽著電話另一端好友打來的電話,劉月江的臉上樂開了花。 此刻,電話的另一頭,土橋村大岩組組長任大元接著說:“娃兒今年初中畢業,也算長大一截,隻要注意安全,獨自闖闖也能鍛煉一下生活自理能力。” 今年63歲的任大元也是此次北外環線工程中的一名搬遷群眾,已在6月13日完成了搬家。該村搬遷工作啟動後,村民們已達成默契,不管哪戶搬家,隻需提前打聲招呼,大家就會準時去幫忙。 “房子是我自己一磚一瓦修起來的。”任大元說,一住就是大半輩子的老屋,見證了他從結婚生子到慢慢變老的每一個時刻,有著非常特殊的感情。不過,這與北外環線工程比起來,也得自覺讓路,畢竟這是一條為年青人、子孫後代造福的幸福路。 這位有著43年黨齡,曾在汶川、什邡、蘆山等地參加過抗震救災的老黨員、老組長,在搬遷工作組進村後,率先帶頭簽訂了搬遷協議,做出了表率。他說,自己沒多少文化,也不知道怎麽表達內心的感受,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工程能夠早日開工,實現他和更多人心中的夢想和期待。 在土橋村,支持北外環線工程建設的群眾還有很多,據雨城區北外環線拆遷辦提供的信息顯示,該村總計有276戶搬遷戶,截至6月13日,已有225戶簽訂了搬遷協議。 記者孫振宇 肖科
老組長任大元正在幫忙搬家
隨著7月20日前所有災後重建項目全麵開工的齐心時間節點臨近,北外環線工程搬遷工作也進入尾聲。协力希望據雨城區北外環線工程拆遷辦提供的忙过信息顯示,截至6月16日,渡安該項工程所涉及的置新1301戶搬遷戶,已超過90%簽訂搬遷協議。齐心
協議的协力希望簽訂意味搬遷戶要搬家進入過渡安置階段。17日8時,忙过姚橋新區土橋村大岩組的渡安劉月江家,十多位村民忙著幫他搬家。置新
鄰裏相幫
早日搬家為重建
即將搬離的齐心家一樓一底,兩百多平方米,协力希望是忙过劉月江夫婦在毫無積蓄的情況下,靠收購牛皮做小生意修建而成的渡安。他苦心經營多年,置新還有一個40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
“大家先把底樓雜物間的雜木料搬到車上,再搬其他的。東西有點多,今天辛苦大家了。”劉月江簡單安排搬家計劃後,村民們分頭協作,一部分爬上小貨車的車廂,一部分前往雜物間進行清理搬運。不到1個小時,小貨車就裝得滿滿當當。
從4月中旬該村搬遷工作正式啟動,工作組前來協商搬遷事宜,到5月29日雙方完成所有手續審核,成功簽訂搬遷協議,再到6月初找到過渡安置房,準備開始搬家,劉月江對其間的過程,保持著清晰的記憶。在他看來,此次搬家的意義不同往常,不僅是自己和家人能有更加漂亮舒適的安居環境,更是為了民生,為了幸福美麗雅安的重建與發展。
正是這樣的想法,讓劉月江在搬遷協議簽訂前就開始對搬家進行準備,不僅提前聯係收購對象,確定了養豬場100多頭商品豬的出路,更在多方聯係後租到了過渡安置房。
劉月江是該村的唯一一個養豬大戶,僅靠這一項,他和家人每年就有約10萬元的毛收入。“雖然以後養豬不再方便,但隻要是有心人,路修好後肯定還有很多致富途徑。”劉月江說,拿到的補償款他一分錢都不會亂用,會用於今後的發展。
當晚7時許,在村民的幫助下,劉月江順利搬完家。
齊心協力
為重建出一份力
“劉哥,我們兩家的娃兒明天要去綿陽考試,知道你忙不過來,明天早上我來接她們,一起送過去。”聽著電話另一端好友打來的電話,劉月江的臉上樂開了花。
此刻,電話的另一頭,土橋村大岩組組長任大元接著說:“娃兒今年初中畢業,也算長大一截,隻要注意安全,獨自闖闖也能鍛煉一下生活自理能力。”
今年63歲的任大元也是此次北外環線工程中的一名搬遷群眾,已在6月13日完成了搬家。該村搬遷工作啟動後,村民們已達成默契,不管哪戶搬家,隻需提前打聲招呼,大家就會準時去幫忙。
“房子是我自己一磚一瓦修起來的。”任大元說,一住就是大半輩子的老屋,見證了他從結婚生子到慢慢變老的每一個時刻,有著非常特殊的感情。不過,這與北外環線工程比起來,也得自覺讓路,畢竟這是一條為年青人、子孫後代造福的幸福路。
這位有著43年黨齡,曾在汶川、什邡、蘆山等地參加過抗震救災的老黨員、老組長,在搬遷工作組進村後,率先帶頭簽訂了搬遷協議,做出了表率。他說,自己沒多少文化,也不知道怎麽表達內心的感受,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工程能夠早日開工,實現他和更多人心中的夢想和期待。
在土橋村,支持北外環線工程建設的群眾還有很多,據雨城區北外環線拆遷辦提供的信息顯示,該村總計有276戶搬遷戶,截至6月13日,已有225戶簽訂了搬遷協議。
記者孫振宇 肖科
新華社權威快報|增長1.3%,中國外貿首季平穩開局
莫蘭特將接受檢查 賽後更推:能做的隻有祈禱
自動駕駛商業化,百度Apollo獲國內首個自動駕駛訂單
擁有6億用戶的QQ,想要留住0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