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助力老有所养

时间:2025-04-20 22:49:40来源: 分类:綜合

  近年來,养老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金融“養老金融”成為社會新的助力關注點。

  今年4月16日,所养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养老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從多個維度提出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金融舉措,其中,助力“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發展養老普惠金融”等措施引起了金融機構的所养廣泛關注,並瞄準老年市場,养老探索推出多樣化的金融養老金融產品,養老金融蓬勃發展。助力

  市民對養老金融持怎樣的所养態度,養老金融在我市落地情況如何?养老

我市某銀行工作人員正在為老年客戶辦理業務

  順應需求

  養老金融迎來春天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我市不少“70後”“80後”和“90後”家庭都是金融“421”結構(即4名父母長輩、夫妻2人和1名子女),助力“421”結構在加重養老負擔的同時,也在削弱著家庭養老的功能。

  正是這樣嚴峻的情形,不少金融機構開始瞄準老年市場,如今,為老年客戶提供的金融服務已涵蓋了健康醫療、養老養生、健康社交等,並逐步構建出綜合養老金融“生態圈”。

  “現在銀行有很多針對老年人的金融服務,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存款保障、養老金等一係列服務,平時還會組織金融知識和防詐騙的科普教育活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今年75歲的李明海參加了我市某銀行舉辦的“老年人防詐騙小課堂”;說起養老金融的好處,他如數家珍。

  今年年初,市內有銀行機構專門針對老年客戶打造了“敬老驛站”,從關愛身心健康、送去情感問候、開展理財谘詢等多方麵,為老年客戶群體帶去“金融+敬老”的服務體驗。在“敬老驛站”裏,該行為老年客戶贈送鮮花、發放伴手禮、提供熱飲,傳授防電信詐騙技能,並邀請專業醫師為老年客戶免費檢測血壓、血糖等。

  事實上,養老產業已成為銀行業拓展新增長點的一片新藍海。記者了解到,目前,工、農、中、建等大型國有銀行均已通過企業年金業務介入養老金融。而我市一些股份製銀行則紛紛推出差異化的特色養老金融產品。

  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如今,銀行機構養老金融服務的外延不斷拓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漸顯著。

  貼心服務

  帶來優質金融體驗

  “每個月都能取七八百元的利息,這筆錢如同多了一份補充養老金。”年近古稀的市民陳棟才欣喜地談起自己的“養老經”。

  去年,陳棟才在我市某銀行購買了30萬元的分期付息儲蓄存款,存期5年,按月付息。“產品風險低,收益率還比同類產品高0.2%左右。”陳棟才說,之前他的收入都存了定期,期限內整存整取,雖然安全,但利息不高;現在的存款方式,不僅安全,還能每個月計利息,利息接著存款賬戶,實現“息生息”。

  “除了收益穩定,老年人還有一些特殊的附加需求,比如需要更多精神關照,也有健康管理需求。這些小事銀行都想到了;超市優惠、免費領小禮品等增值服務讓老年人存款積極性更高。”陳棟才經常參加該銀行舉辦的各種金融講座,平時閑下來,就去銀行轉轉,物色新的理財產品。

  除了老年人專屬的理財產品,更多人想要選擇銀行長期理財產品,作為社保之外的補充養老金。市民黃山今年55歲,最近他在市區某銀行買了80萬元的半年期養老理財產品,到期贖回再買。“在銀行買理財產品的風險相對較小,收益更穩當。”黃山說。

  當下,我市銀行網點遍布,理財信息充裕,百姓金融觀念相對成熟,不少老年人選擇在銀行購買新型理財產品,養老金融成了許多銀行零售業務的熱點。

  在我市,多家銀行開始探索多樣化的養老金融產品與服務,有的銀行針對老年客戶推出“產品定製、健康管理、法律顧問、財產保障”四項專屬服務於一體的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體係;還有的銀行則與保險公司合作,整合老年消費、老年金融等養老服務產業鏈,打造綜合養老“生態圈”。

  “養老問題的核心是金融問題。解決養老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務體係參與其中。發展養老金融,要從製度、產業、服務三個層麵,加快對傳統金融業態、產品與服務創新升級,彌補養老金融的短板,建立與老齡社會相匹配的金融體係。”我市某國有銀行相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表示,銀行擁有其他金融機構不具備的賬戶管理優勢,能刻畫出更細致的客戶特征,根據相似年齡、相似職業推出有針對性的養老金融產品,這是未來銀行厚植養老金融這塊沃土的一大優勢。

  另外,銀行還擁有資產托管優勢,能根據產品的信息披露和績效評估判斷哪些產品更優質,為不同需求的人群推薦更適合的金融產品。同時,銀行有更出色的“信用背書”和品牌建設,能提供安全性更高的服務和產品。雖然目前在養老金融領域,銀行、保險和證券已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勢,但銀行依舊是主體,對於養老金融,需要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蔣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