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嫌麻限速市民楊女士駕駛車輛剛一出小區,戴头电动度激就被身後一輛“刹不住”的盔网電動自行車追尾,電動車主被救護車送往醫院救治時發現腦出血、购解更改6根肋骨骨折。码器記者注意到,设定盡管當前電動車國標限速設定為每小時25公裏,车马但是演速卻有很多電動車主自行網購解碼器更改限速設定。與此同時,嫌麻限速不少車主還嫌麻煩不戴頭盔,戴头电动度激電動車頻頻在路上表演“速度與激情”。盔网
限速“金箍”被輕鬆摘下
根據今年11月將施行的购解更改《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一批曾經的码器臨牌電動自行車將不能再上路。這也意味著,设定這批電動車淘汰後,车马道路上行駛的電動自行車都將是根據國標生產的限速每小時25公裏以下的電動車。“限速25公裏,比我騎自行車快不了多少。”不少電動車主對限速“不滿”,動起了私自解限速的心思。
“現在查得嚴,車行基本都不敢給解限速,但是你自己上網買一個,改裝很方便。”記者走訪多家電動自行車專賣店,不少店主這樣給買家支招兒。記者隨後在電商平台搜索發現,直接搜索“電動車改限速”這樣的關鍵詞,就會顯示出一溜兒針對各品牌、各型號電動車的改速控製器。
隨機點開一家店鋪進行谘詢,賣家告訴記者,購買改速控製器後,可以將電動車時速提升到40公裏左右,上坡也會感覺更有勁兒。當記者表示“擔心”改速會被交警檢查懲罰時,店主則表示,改速器與原車控製器外觀一樣,替換後根本看不出來。“而且裝上改速器後,時速顯示還是25公裏,隻要看到有交警的時候慢點騎就行了。”
針對不少車主抱怨目前電動車限速過於嚴苛的問題,記者谘詢一位交警了解到,目前是將電動自行車劃分為非機動車來管理,如果時速超過25公裏甚至達到40公裏以上,電動自行車實際上已經具有了電動摩托車的屬性,需要被視為機動車,並參照更嚴格的管理模式,例如駕駛員需要通過相關的駕照考試,車輛需要走機動車道、車輛要按規定進行年檢等等。
安全頭盔被多數車主閑置
除了私自給電動車“提速”,很多電動車騎行者不戴頭盔行駛也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記者近日在晚高峰時段觀察朝陽大悅城路口的電動自行車行駛情況時發現,15分鍾內,行駛經過的大量電動自行車中,除外賣小哥外,騎行者戴頭盔的僅有8人。而外賣小哥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佩戴頭盔。
“怕麻煩、沒必要”成為不少電動自行車騎行者不戴頭盔的主要原因。“我覺得車速騎起來也不快,實在沒必要戴頭盔。”市民張先生表示自己騎電動車從來不戴頭盔,覺得“小題大做”。
夏季炎熱,再加上安全意識淡薄,一些車主不戴頭盔。
專家呼籲強製戴頭盔
事實上,騎電動自行車戴頭盔,真的不是“小題大做”。在北京大學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此前舉辦的“電動自行車道路安全與傷害預防”線上研討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副主任鄧曉直言:“在全國整體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穩步下降的態勢下,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的傷亡卻呈逆勢發展趨勢。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駕駛電動自行車導致死亡的人數達8639人,受傷人數達44677人,傷亡人數占非機動車傷亡人數的70%。電動自行車已成為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問題。”
鄧曉還介紹,顱腦損傷是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電動自行車安全頭盔能夠減少63%的頭部受傷和88%的顱腦損傷,不戴安全頭盔的兩輪機動車駕駛員受傷人員是戴頭盔者的3倍之多。
記者了解到,目前公安部對於電動自行車騎行者佩戴頭盔隻是建議,並未統一強製執行,全國各地除部分地方立法對未佩戴頭盔的電動自行車騎行者進行處罰外,更多還是以勸導為主。對此,專家呼籲,在當下電動自行車“超速行駛”成為“常態”的現狀下,建議從國家到地方進一步立法對佩戴頭盔實施強製規定。
此外,有市民表示,片麵強調電動自行車騎行者處於弱勢,出現剮蹭事故時多認定汽車車主擔責,這也讓電動自行車主對危險騎行存在僥幸心理。
(原標題:網購限速解碼器嫌麻煩不戴頭盔,騎出“速度與激情”,危險!)
(記者 趙語涵)
標簽: 頭盔安全意識限速解碼器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