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年吞吐10余吨牦牛角

时间:2025-04-20 22:26:04来源: 分类:百科

  12月10日,每年牦牛12噸還粘著血絲、吞吐肉絲的余吨犛牛角,從470多公裏外的每年牦牛雪山高原甘孜州理塘縣運抵雨城區大興鎮。

  這些犛牛角,吞吐是余吨43歲的婁玉國2016年製作工藝品的原材料。

  雪山犛牛角

  雅安深加工

  婁玉國是每年牦牛雨城區大興鎮穆家村7組村民。12月11日這天,吞吐他和妻子程永英在寒冬的余吨薄霧中,早早就戴上口罩、每年牦牛手套,吞吐從堆成小山般的余吨犛牛角中,精心挑選最好質地的每年牦牛犛牛角,為新的吞吐一年裏製作工藝品做準備。

  “這批犛牛角是余吨昨天才運到的。製作犛牛角梳要用這種大的、老的犛牛角,這12噸犛牛角有一半不能用。”婁玉國一邊挑選一邊說,10多年了,他每年都要從理塘縣收購10多噸犛牛角,然後把質地好的老犛牛角篩選出來製作工藝品。

  “把犛牛角變成犛牛角梳工藝品,隻是經過你深加工後的一個產品。這真是雪山犛牛角,雅安深加工,廢品變成寶,雅(安)甘(孜)笑嗬嗬?”記者脫口而出。

  “是啊!”婁玉國說,過去,理塘的農牧民一般都把犛牛角當廢品甩了,“粗略算,這10多年時間,我收購的犛牛角至少100噸以上,在把雪山犛牛角拿到雅安變成寶貝的同時,其實藏族同胞也增收了。”

  創出雅安造

  本地遭懷疑

  “你用犛牛角製作工藝品10多年了?有注冊麽?”

  “有啊。叫雅安市雨城區格桑花犛牛角梳銷售店,加工、銷售一起做。”

  “用犛牛角加工製作了哪些工藝品?銷量如何?”

  “主要以犛牛角梳為主打,還有荷花魚、海豚之類的觀賞性工藝品,當然還製作一些孝順子。”婁玉國說,犛牛角梳及其他工藝品主要銷往市外,“年銷售額有一二十萬元,去年猛增,翻了差不多一番呢。”婁玉國告訴記者,犛牛角梳在市區內的銷量很少,主要是在市外供不應求,“沒必要費力勞神沿街叫賣。”

  說到這裏,婁玉國嗬嗬一笑,指著眼前堆成山的犛牛角,顯出無奈的神情:“不過,想到牆內開花不能總是牆外香吧,就偶爾在閑時與妻子一道到市區零賣一些。盡管是賣起耍,但也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事。”

  今年春節前,婁玉國和妻子在雅州廊橋頭零賣犛牛角梳。沒想到,一聽說他們是大興人,犛牛角梳是自己製作的,好多人在驚訝之後,不相信他們的犛牛角梳是犛牛角做的。“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還不相信我們能加工製作出犛牛角梳。”婁玉國說。

  創業並不難

  一步一步走過來

  對婁玉國的“雅安造”,村民們挺自豪。

  60多歲的村民舒明蓉正在雅安中學新校區外散步,提起婁玉國的犛牛角梳,她讚不絕口:“婁玉國做犛牛角梳生意好得很,他父親婁作富在市外專銷呢。”

  在已臨時開放通行的大興新區大道一段,正為綠化帶栽花草的村民介紹,婁玉國先在青衣江邊賣砂石,後又開手扶式拖拉機,再後來大興人走南闖北打響“雅安羽絨”牌,婁玉國便又改行到青海、上海、江蘇打羽絨服,再後來就做犛牛角梳,至今10多年了。

  “現在主要是為明年的生產加工作準備。”婁玉國說,並不是所有的犛牛角都可以做犛牛角梳,自己不能砸自己的牌子。

  “想過把規模做大?”

  “想啊!可路要一步一步走。”

  婁玉國認為,所謂規模,還是要根據市場需要。目前,他手裏沒有存貨,僅有的幾件海豚、荷花魚工藝品頭一天也都裝箱外銷了。“隻要把牌子做得更好,做得更精、更硬,規模自然就水到渠成。”

  記者 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