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解机集團的機器人業務正麵臨大變革。
美的拟私能破集團(000333.SZ)11月23日晚間公告,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全麵收購公司控股的有化业务庫卡集團(KUKAAktiengesellschaft、庫卡)的器人股權並私有化。
本次收購完成後,败局庫卡將成為美的集团解机集團全資控製的境外子公司,並從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退市。拟私能破五年前美的有化业务集團對庫卡持股比例達到94.55%,剩餘股份最新市值約10.60億元人民幣。器人
美的败局集團稱,本次收購有利於庫卡專注業務經營並提升公司在機器人與自動化相關業務領域的集团解机內部資源協同和共享。
庫卡在美的拟私能破集團控股階段業績大滑坡,一度巨虧,有化业务拖累美的器人。有家電行業分析人士認為,败局美的集團此前對庫卡的整合是失敗的,此次私有化或意在拿下對庫卡經營的主導權,推進庫卡在中國的本土化運營。
那麽,美的集團此舉能破解機器人業務敗局嗎?
世界工業機器人領域存在“四大家族”,分別是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電機、瑞士ABB及德國庫卡。
這“四大家族”各有所長,ABB的核心領域在控製係統,KUKA在於係統集成應用與本體製造,發那科在於數控係統,安川在於伺服電機與運動控製器領域。
此次私有化主角庫卡成立時間最早,其成立於1898年,總部位於德國奧格斯堡,並於1973年研發了世界首個電機驅動的六軸機器人,主要客戶為汽車廠商。
2016年是美的集團邁步擴張的一年,左手攬下東芝,右手擁抱庫卡。
美的集團意在布局智能製造領域,以292億元重金完成對庫卡的要約收購,對後者持股比例上升至高達94.55%。
傳統白電巨頭+機器人巨頭,這本應是一個強強聯合的故事。讓美的集團始料未及的是,庫卡嚴重“水土不服”了。
經曆2017年的短暫輝煌,庫卡業績和股價雙雙“變臉”。巨資收購給美的集團帶來的隻是營收規模的增加,在業績上是拖後腿的。
營業收入上,庫卡連續三年下滑。Wind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庫卡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71.45億元、254.42億元、249.52億元和206.52億元。
同期淨利潤更是由盈轉為巨虧。2017年至2020年庫卡實現淨利潤分別為6.91億元、1.00億元、0.76億元和-8.27億元。
這是什麽概念,庫卡在美的集團控股前四年的淨利潤合計22.47億元,後四年淨利潤合計僅0.4億元。
股價上,庫卡也坐上過山車,走出了A字型。當初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115歐元,2017年庫卡股價曾最高突破至256歐元/股,並在2020年最低下探至22.50歐元/股,之後有所回升。庫卡最新收盤價為67.60歐元/股,仍較要約價格折價超過40%。
美的集團吞下了激進擴張的苦果。
在美的集團的多元化版圖中,機器人業務是最為黯淡的一筆。機器人及自動化係統業務在美的集團的營收占比由2017年的11.18%,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7.20%。
“現在來看,美的集團對庫卡的整合是失敗了。”家電行業觀察家梁振鵬接受界麵新聞采訪時表示,在“四大家族”中,庫卡本就是相對較弱的一個,其優勢在於汽車製造領域和解決方案,但上遊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核心零部件,也要向外界采購,“現在來看,相對更弱了”。
與此同時,美的集團因這筆收購,產生了高達252億元的商譽。直至2021年年中,在美的集團高達298.43億元的商譽中,還有218.72億元來自對庫卡的收購,相當於2020年80%的淨利潤。
雖商譽不一定會減值,但倘若放任庫卡如當前一般發展,美的集團這顆商譽“隱雷”存在引爆的風險。
庫卡出現當前的情況有跡可循。
一方麵,外行跨界整合機器人業務存風險。
在梁振鵬看來,美的作為一個家電企業,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缺乏技術人才,外行整合專業機器人公司,整合能力有限,“美的通過收購的方式不斷進入新的領域是有風險的,風險在於進入陌生領域後,能否駕馭這個陌生的公司。目前來說,美的在庫卡上沒有辦法找到一個很好的突破點。”
另一方麵,美的集團對庫卡的控製力度有限。
在收購之初,美的集團盡管對庫卡控股比例近95%,但為了順利完成這項跨國收購,美的集團做出多項保證庫卡獨立性的承諾:美的將支持庫卡監事會及執行管理委員會的獨立,不會促使員工人數改變、關閉基地以及搬遷,不會尋求庫卡退市。該協議為期七年,2024年到期。
“因此,美的基本是放任庫卡的發展的。庫卡沒有改變運營方式,美的從團隊上、技術上,對庫卡的管理都十分困難。”梁振鵬表示。
庫卡高管團隊也幾經動蕩,數次變更CEO,但這種變化隻是讓庫卡雪上加霜。
“私有化成全資子公司後,有利於美的更好地控製這家公司。”梁振鵬稱,原來雖然占比很高,但畢竟是公眾公司,美的要對庫卡做任何改革和調整都需要過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流程,運營效率低。私有化後,有利於美的對庫卡業務的調整,更好地理解和把控這家公司。
庫卡最新市值27億歐元,以此計算,剩餘5.45%股份市值約1.4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60億元)。不過私有化通常需要溢價收購,即便溢價,這次私有化價格大概率較上次要約收購價格更便宜。
對於2024年前庫卡不退市的承諾,梁振鵬認為這不會形成阻力,“從在商言商的角度,如何私有化價格高出股價,股東應該還是能接受的。畢竟隻有少數散戶持有股份。”
此次一旦完成對庫卡的私有化,未來等待著庫卡的或許是大刀闊斧的變革。
在2021年下半年經營重點中,美的集團明確提出推進庫卡在中國的本土化運營,加大對產品開發應用的投入,以及對核心部件、軟件係統的研發創新。
首先便是市場重心的轉移。
“現在美的把庫卡翻身的希望寄托在中國本土市場,”梁振鵬對界麵新聞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銷售市場,對如此龐大的市場,美的勢必想優先開拓,大幅度提升庫卡中國地區營業額比例。
且中國在汽車製造領域有龐大的產能,正是庫卡業務的優勢所在。
美的集團此前表示,庫卡集團的主要營收來自於歐美市場,這兩個區域受新冠疫情波及較大,導致整體行情不景氣。年中,在一次投資者交流中,美的集團稱,“到2025年,力爭提高庫卡中國區收入占比達到30%。”
“以美的自身的家電製造業的地位和資源能力,可支持推動庫卡進行中國客戶的開拓,發揮協同效應。若重心在歐美地區,美的插不上手。”梁振鵬說。
第二,生產研發重心同步轉移。
在中國地區營業額比例提升的同進,加大在中國本土化的生產,降低庫卡整體的生產、運營成本。
2021年中報時,美的集團表示,在產品研發端,庫卡中國研發團隊初步成型,已發布六款新產品,在上半年整體訂單中占比達到近10%;廣東順德園區的研發測試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建立減速器綜合性能測試、電機參數測試、EMI測試等自主檢測能力,增設機器人測試工位以提升新產品研發測試能力;庫卡中國通過與美的中央研究院等單位合作,開發核心零部件和開展基礎技術研究。
在生產製造端,上半年庫卡中國順德工廠啟動二期工程建設,同時美的稱逐步建立區域配套產業鏈,以縮短產品交付周期。
第三,布局醫療器械等領域。
庫卡機器人在醫療領域前景較廣闊。今年美的集團已控股並增資萬東醫療(600055.SH),庫卡與萬東醫療之間存在協作可能。
不久前,美的集團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提到了在美的醫療領域的規劃與布局,其中涉及庫卡旗下的手術機器人、自動發藥機、血液檢測分類機器人等產品。
此外,美的集團自身的智能製造水平也需要提升。截至2021年7月,美的機器人使用密度已超過320台/萬人,美的集團計劃在2023年實現530台/萬人的目標。
美的集團對自身的定位是一家覆蓋智能家居事業群、機電事業群、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和數字化創新業務五大業務板塊的全球化科技集團。
庫卡、合康新能、菱王電梯、萬東醫療……美的集團多元化已涉足甚廣,且多為跨界並購,包括電梯、工業機器人、醫療器械等。庫卡的風險已擺在眼前,美的集團如何消化這些相互關連度並不強的創新業務,這是一道很大的難題。
梁振鵬表示,美的集團多為非家電相關業務多元化,未來家電業務占比可能越來越低。
年內,美的集團股價在觸及108元/股後曾深跌超過40%,美的集團實控人何享健斥資10.50億元在6月至9月增持公司股份1431.2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21%。
截至11月23日收盤,美的集團收盤價69.47元/股,最新市值4850億元。
美的集團能拯救庫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