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财政:运用“四项思维”助力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时间:2025-04-20 22:26:08来源: 分类:綜合

近年來,四项思维漢陰縣堅持把“三農”領域作為工作的汉阴重中之重,努力克服財政收支矛盾,财政運用“四項思維”強化資金保障,运用多措並舉加強資金績效管理,助力振兴助力鄉村振興蹄疾步穩。乡村

增強底線思維,蹄疾強化保障、步稳硬化落實,四项思维防貧網底持續織牢。汉阴堅決把鞏固銜接資金保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予以落實。财政在年度銜接資金分配中,运用首要支持農村安全飲水、助力振兴公崗補助、乡村外出務工交通補貼、蹄疾小額信貸貼息、“雨露計劃”補助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項目。聚合各渠道資金,積極落實低保、特困人員供養、醫保、養老保險、殘疾人“兩項補貼”、臨時救助等民生資金預算。加快資金政策直達快享,助力防返貧監測幫扶措施落實。累計為防返貧監測對象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6558項,防返貧監測對象1839戶5836人,已消除返貧風險1230戶3902人,風險消除率67%。防貧網底愈加堅實,兜實兜牢了防返貧底線。

運用鏈式思維,重點支持、串珠成鏈,產業發展量質齊升。堅持把發展農業產業作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治本之策,運用鏈式思維興產業。根據產業規劃和現狀,整合各類支農資金,重點支持種植養殖基地建設、配套設施建設、加工、營銷、品牌培育、技術培訓等產業鏈各環節。大力扶持小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鎮屬鄉村振興公司、農業龍頭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參與縣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引導各經營主體錯位發展,逐步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局麵。配置資金聚力支持一二三農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打造軍壩漁旅、盤龍田園、雙乳荷塘、雙河口古鎮、鳳堰梯田等農文旅融合發展綜合體,以農業為基,文旅引流,逐步實現農業農村多種功能和價值。近年來,漢陰縣扶持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00餘個,支持發展和鞏固了8.5萬畝茶葉、2.6萬畝蠶桑、3.2萬畝獼猴桃等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促進了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農文旅景觀多點開花和村集體經濟壯大培強。2023年底,14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益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16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益達到50萬元以上。

秉持係統思維,多式連帶、多措並舉,助力增收擴麵提效。秉持係統思維促農增收,鞏固銜接資金使用更加聚焦脫貧群眾增收受益。在鞏固銜接項目謀劃、入庫審核、項目實施、資金使用中,全過程壓實項目利益聯結機製鏈條。探索銜接資金支持“國企帶鎮村”助力鄉村振興模式,通過鎮屬鄉村振興公司代建、直接承攬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及產業發展項目,壯大國企實力,增強國企聯帶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能力和效益。持續瞄準增加脫貧群眾生產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四種收入發力,落實產業幫扶項目土地流轉、就業務工、帶動生產、幫助產銷對接、資產入股、收益分紅等利益聯結模式,促進脫貧群眾穩步形成“土地流轉得租金、就業務工得薪金、發展生產得收益、資產入股得分紅”的多樣化增收渠道。近年來,漢陰縣銜接資金、蘇陝協作資金等鞏固銜接資金支持脫貧人口增收受益覆蓋麵逐步擴大,成效穩步提升。2021—2023年,漢陰縣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速分別高於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5.6、5.2、6.6個百分點。“國企帶鎮村”助力鄉村振興模式入選2023年度全國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樹立標準思維,傾斜投入、對標補短,示範引領全麵振興。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標準化行動,以樹立標準、示範創建引領全域提升。聚焦“千萬工程”示範村建設標準,圍繞村莊規劃、人居環境、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鄉村治理等創建任務,統籌整合“千萬工程”資金支持25個“千萬工程”示範村創建,對標補短,持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機融合。目前5個省級“千萬工程”示範村創建通過初驗。

編輯:李西明

編審:餘濤 黃琪雅

終審:鄒菲